宁波灵均等量化基金在年初暴跌中的那些事

 雷鸣 沁正投资 2024-02-21 16:40 

昨晚沪深交易所对宁波灵均限制交易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,使量化基金再度站上风口浪尖。年初A股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之一,在一月末的股灾中,小盘股跌幅巨大,量化中性对冲基金充当了空头的中坚力量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量化中性对冲策略的基础知识,让大家看看宁波灵均等量化基金究竟是怎么运转的。我这篇文章主要写给非专业人士,专业人士略读即可。

第一部分:市场中性策略

这要从股票多头谈起。

我们买股票的时候,如果一个股票上涨,这部分收益可能包含两个部分:

一是跟随大盘上涨的部分;二是超额收益(即:超越大盘的涨幅)。

举个例子:

某一个月,大盘上涨5%,我手里的股票上涨12%,那么7%是超额收益。我们把7%叫α阿尔法,5%叫β贝塔。

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我的选股能力很强,总能找到强于市场的股票,强于指数的股票,那么有没有一种策略,可以让我赚到这部分超额收益,而不需要跟随市场波动。

也就是赚到α(超额收益),但是不需要承担β风险(指数波动)。

可不可以做多一篮子股票,但是做空股指期货。这样指数的波动被对冲掉了。

这就是所谓的市场中性策略:

做多一些自认为有希望超越指数表现的股票,但同时做空股指期货。

在指数上涨时,多头的β收益可以对冲做空股指期货的亏损。

而指数下跌时,多头的β亏损可以被做空股指期货的收益所抵消。

无论指数上涨还是下跌,贝塔β的波动都被对冲,只留下了超额收益(α阿尔法)。

但是问题来了:

多头端对应现在的指数,而空头端股指期货是未来的指数。

如果用现在的指数和未来的指数去对冲,是不可能一一对应的。

如果股指期货价格大于现在的指数价格,专业术语叫升水,或者,基差为正。

如果股指期货价格小于现在的指数价格,专业术语叫贴水,或者,基差为负。

在升水或者贴水状态下,做多现货指数,做空股指期货,是不能完全对冲的。

对冲会产生亏损或者盈利。这叫对冲成本。

第二部分:升水和贴水时的对冲成本有何不同

升水时:

如果升水状态下,未来现货向期货价格收敛,多头和空头的对冲仓位必然产生利润,那么这个时候,对冲的成本为负值。

比如:

上证指数目前点位2900,三个月后到期的股指期货点位为3000。

那么这种情况为升水,三个月后对冲仓位必然产生利润100。

情形一:如果交割日点位:2800(小于2900,小于3000)

多头利润-100=2800-2900,空头利润200=3000-2800,

对冲仓位总利润100。

情形二:如果交割日点位:2950(大于2900,小于3000)

多头利润2950-2900=50,空头利润3000-2950=50,

对冲仓位总利润100。

情形三:如果交割日点位3100(大于2900,大于3000)

多头利润3100-2900=200,空头利润3000-3100=-100,

则对冲仓位总利润100。

贴水时:

如果贴水状态下,未来现货向期货价格收敛,多头和空头的对冲仓位必然产生亏损,那么这个时候,对冲的成本为正值。

比如:上证指数目前点位3000,三个月后到期的股指期货点位为2900。

那么这种情况为贴水,三个月后对冲仓位必然产生亏损(利润-100)。

情形一:如果交割日点位:2800(小于2900,小于3000)

多头利润2800-3000=-200,期指空头利润100=2900-2800,

对冲仓位总利润:(-200)+100=-100。

情形二:如果交割日点位:2950(大于2900,小于3000)

多头利润2950-3000=-50,空头利润2900-2950=-50,

对冲仓位总利润:-50+(-50)=-100。

情形三:如果交割日点位3100(大于2900,大于3000)

多头利润3100-3000=100,空头利润2900-3100=-200,

则对冲仓位总利润100+(-200)=-100。

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:

升水时,对冲成本为负。

则:本文开头赚到α(超额收益),但是不需要承担β风险(指数波动)的对冲策略是非常有效的。

贴水时,对冲成本为正。

则:有效对冲的前提条件为α(超额收益)大于对冲成本。否则,这个对冲策略是无效的。

第三部分:基差变化与对冲成本的关系

基差变化和对冲成本的关系有4种:

升水时,基差收敛;升水时,基差发散;

贴水时,基差收敛;贴水时,基差发散。

近期国内期指大多数时间都在贴水状态,所以我们重点看贴水状态时的基差变化。

贴水时基差收敛

情形一:现货指数3000点;期货指数2800点,则对冲成本为-200。

情形二:现货指数3000点,期货指数2900点,则对冲成本为-100。

情形三:现货指数2900点;期货指数2800点,则对冲成本为-100。

情形一变为情形二时:对冲成本下降。

对于新建仓的产品而言,在情形二建仓时的对冲成本比情形一要低。情形二是更有利的建仓时间点。

对于已经建仓的产品而言,情形一变为情形二时,多头持仓,价格不变;期指空单,产生亏损100。

情形一变为情形三时:对冲成本下降。

对于新建仓的产品而言,在情形三建仓时的对冲成本比情形一要低。情形三是更有利的建仓时间点。

对于已经建仓的产品而言,情形一变为情形三时,多头持仓,产生亏损100;期指空单,价格不变。

情形一变为情形二或情形三,都是在贴水状况时,发生基差收敛后,股票多头或期指空单会发生亏损。

贴水时基差发散

情形一:现货指数3000点;期货指数2800点,则对冲成本为-200。

情形二:现货指数3000点,期货指数2700点,则对冲成本为-300。

情形三:现货指数3100点;期货指数2800点,则对冲成本为-300。

情形一变为情形二时:对冲成本上升。

对于新建仓的产品而言,在情形二建仓时的对冲成本比情形一要高。情形一是更有利的建仓时间点。

对于已经建仓的产品而言,情形一变为情形二时,多头持仓,价格不变;期指空单,产生利润100。

情形一变为情形三时:对冲成本上升。

对于新建仓的产品而言,在情形三建仓时的对冲成本比情形一要高。情形一是更有利的建仓时间点。

对于已经建仓的产品而言,情形一变为情形三时,多头持仓,产生利润100;期指空单,价格不变。

情形一变为情形二或情形三,都是在贴水状况时,发生基差发散后,股票多头或期指空单会产生利润。

但要注意:短期内基差的变化,对整个对冲组合的影响也是短期的。而中期来看,未来期指交割时的对冲成本已经在建仓时确定下来了。对于已经建仓的产品而言,基差的收敛或者发散都是影响有限,只是体现在收益曲线和净值走势上。但影响不了最终的中性对冲组合的收益。当然,在加杠杆的情况下,可能会有问题。

第四部分:

从上面的理论知识,我们可以知道:

量化中性策略的盈利等于

=中性利润(多头利润+空头利润)-对冲成本

=多头利润【超额收益(阿尔法α)+贝塔β收益(跟随指数的利润)】

+空头利润【做空期指的利润,和贝塔β收益方向相反】

-对冲成本【基差】

=超额收益(α)+贝塔β-贝塔β-对冲成本(基差)

=超额收益(α)-对冲成本(基差)

期指升水状况时,对冲成本为负值,量化中性策略的盈利为超额收益+(-对冲成本)。

期指贴水状况时,对冲成本为正值,量化中性策略的盈利为超额收益-(对冲成本)。

贴水时基差收敛时,对于已经建仓的产品,量化中性策略会产生亏损;

贴水时基差发散时,对于已经建仓的产品,量化中性策略会产生盈利。随着发散程度越来越大,利润会越来越大。但中期来看,现货指数和股指期货是收敛状态,基差越来越大,随着时间推移,必然会发生反转。

第五部分:年初A股中的量化中性基金

多头端

去年以来,和基金重仓股的一路下跌不同的是,小盘股的表现亮眼。市值越小,表现越亮眼,走势比较容易超越大盘,相对比较容易创造超额收益。所以,很多中性策略量化基金的持仓结构越来越偏向小盘股,小盘股的走势也越来越坚挺,这样中性策略的多头端,给投资人创造了不菲收益。这样有了更多的投资人去追捧量化中性基金。募集到更多资金后,量化基金又加仓小盘股。这样小盘股又带来更多超额收益。

但有一个问题:很多中性策略的持仓在小盘股和微盘股暴露过多,缺乏对应的指数对冲工具。也就是股票和指数不是一一对应。比如:股票大跌时,股指期货下跌幅度不大。在小盘股暴跌时,做空股指期货的盈利,远远小于股票持仓的损失。

在一月下旬股灾中,由于种种原因,在短短几天内,小盘股下跌幅度惊人。这样超额收益变成了超额亏损。

有意思的是:由于一些原因,某些资金(如DMA基金)的卖出权限被关闭。实际上是对股票净头寸的管理,可以卖出,但不能净卖出。如果卖股票换现金是不行的,所以,只能卖出小盘股,买入大市值股票。

无论如何,在大盘暴跌和止损盘的相互作用下,小盘股遭遇了毁灭性抛压。给中性策略多头端带来严重损失。而在缺乏有效对冲工具时,中性策略回撤严重。

空头端:去年以来很多时候的期指的贴水程度小,有时候为升水,这样导致中性对冲策略的成本很小,甚至对冲成本为负值。这样,多头端的超额收益得以大幅度保留下来。量化中性策略净值可以走出漂亮的上涨曲线。

去年以来,随着投资人大量涌入量化中性策略,期指空单的对冲需求越来越大。再加上今年经济基本面走弱,各大指数的震荡下行,两融资金以及雪球产品等杠杆资金的连锁反应下,基差逐渐走阔,在一月底走到了极端状况。在雪球产品的集中敲入以后,股指期货变成了深度贴水,基差走到历史极值。

我在前文说过,贴水时,基差发散时,对于已经建仓的产品,量化中性策略会产生盈利。随着基差走到历史极值,期指变成深度贴水,基差变化给量化中性策略带来的利润上升也即将达到最大值。中期来看,现货指数和股指期货是收敛状态,随着基差扩大到极值,随着时间向期指交割日的推移,必然会发生反转。反转后,基差收敛会带来整个中性策略的亏损或者说利润缩水。所以,如果是聪明资金,在基差越来越大,深度贴水的情况下,一定会降低期指空单的仓位。

理论上,期指空单的平仓会导致基差收敛,这样会让基差收敛的时间来得更早,收敛的速度更快。如果大家都这样想,就会先人一步“卷”起来,尽早降低期指空单仓位,那就会进一步提前基差收敛的时间和加快基差收敛的速度。

期指空单减仓以后,中性策略在空头端的仓位下降,那么在多头端也就失去了对冲的保护作用。这个时候,合理的选择是,降低多头端的股票仓位。保持整体策略的中性。

所以,抛售股票变成了中性策略的合理选择。更何况,中性策略多头股票持仓狂跌不止。抛售刻不容缓。

有意思的是在2月初,DMA业务期货单被传限制卖出。这样DMA的期指空单只能等待期指基差收敛后的不利局面,也就相当于在中性策略的空头端只能等死。所以,量化中性对冲基金更加急于降低股票多头端的损失,也就是降低小盘股的仓位。

综上所述:无论股票的多头端还是期指的空头端,都逼迫量化中性策略迅速抛售小盘股。去年有多少资金进入小盘股,这次就有多少资金急于撤离小盘股。

昨晚遭遇处罚的宁波灵均和很多量化基金大概率都是这样干的:春节前从小盘股急速撤离,移仓大盘股。

这就是1月底A股小盘股暴跌真相。

而宁波灵均在年后开盘一分钟疯狂卖出25.67亿,期间深圳成指快速下挫,但是宁波灵均全天净买入1.87亿,那么根据节前量化基金的操作可以知道,宁波灵均可能又在卖出大盘股,买入中小盘股。

我们可以想到,这两天也有其他量化对冲基金在进行类似的操作,今天微盘股指数大涨就是证据。量化对冲基金这种超短线的大额买卖,会给市场带来大幅波动,这也是为何会被证监会监管的原因。